Search

睡前開一下臉書,看到性早熟社團裡媽媽們對於一些問題的疑惑,讓我很想要跳出來回答,但是,或許是一路都在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睡前開一下臉書,看到性早熟社團裡媽媽們對於一些問題的疑惑,讓我很想要跳出來回答,但是,或許是一路都在醫學中心工作,難免有個怪僻,認為所有自己提出的說法都應該要經過嚴謹的查證。

專科課本裡的課文是怎麼說的?專科學會制定的準則又是如何?回顧性質(Review)文獻整理出的證據如何?最新的論文又是持怎樣的看法?坊間的傳聞到底是怎麼來的?

我部落格的文章底下都會附上一串「參考資料」,其實我也知道,對於非醫學領域的讀者來說,似乎沒有太大的意義,但這是我對科學證據的堅持,盡可能的讓文章裡的衛教內容與數據,都經得起考驗(其實有點自虐啊,有時候為了一句話或幾個數字,要閱讀好多篇論文)

用這樣的標準撰文,導致我文章寫得不快,只希望能維持穩定的步調,保持住每半個月完成一篇文章的頻率。

看來,真的要練習睡覺前不能開電腦了

又是一個錯誤示範的夜晚 XD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希望所有事情都「剛剛好」的兒科醫師。孩子青春期來得剛剛好,身高長得剛剛好,父母的期望也剛剛好。內分泌系統乖乖不作亂,血糖、體重也維持的剛剛好,那就是最棒的事情了!
View all posts